未来已来,追光而行。2025年4月24日-26日,备受瞩目的第一届智能光学设计大赛在上海市嘉定区成功举办。本次大赛由讯技光电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德国LightTrans International公司、各联合主办机构、各联合主办高校等联合主办,获得了各支持单位以及央视等100余家媒体的报道。大赛借助VirtualLab Fusion软件的强大平台和技术支持,汇聚了国内外顶尖光学专家、高校精英及行业同仁,共同呈现了一场光辉璀璨的学术盛宴。
专家讲堂 星光璀璨——专家报告集锦,学术水准超高
大赛首日,来自国内外光学领域的顶尖专家们齐聚一堂,共同分享前沿研究成果与行业趋势。专家报告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邵宇川研究员主持,德国耶拿大学|VirtualLab Fusion软件开发者Frank Wyrowski教授、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晋云霞研究员、西北工业大学黎永前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陈超平研究员、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苏榕研究员、北京理工大学程德文教授、中山大学董建文教授共同带来一场“重量级”学术盛宴。
Frank Wyrowski教授在4月24日带来了《多尺度光学模拟与设计的艺术》专题报告,他表示多尺度光学仿真需要一个提供多种利用电磁场仿真模型的软件平台,并能够在三维系统设置中集成这些模型。VirtualLab Fusion软件作为这种平台,促进了多尺度光学仿真和设计,深入剖析了光学设计的前沿理论与技术趋势。
晋云霞研究员以《复杂表界面结构激光薄膜元件的多维度设计》为题,重点以衍射光栅多维度设计为主线,开展了光谱带宽、光栅口径、损伤阈值、压缩构型等多角度的探索,基于已取得的数据分析她表示这些进展为激光负载能力提升提供了新的策略和方向。
黎永前教授以《空心角锥MEMS衍射光栅调制器设计挑战》为题,以MEMS衍射光栅,逆向光调制器,以及光学系统建模出发,综合考虑关键影响因素,建立了衍射光斑与空间传播的光场追迹模型,探讨其光学性能仿真研究。
陈超平研究员作了题为《元宇宙硬件:从穿戴式到植入式》的学术报告。内容涵盖了元宇宙的四大硬件架构:合束器、波导、隐形眼镜、脑机接口。从光学、眼科学、生理学、神经科学等多个学科维度介绍了元宇宙显示技术的基本原理、关键科学问题及其课题组最新的代表性研究成果。
苏榕研究员以《跨尺度光学元件形貌测量挑战》为题,分别分析了现有大视场和高分辨测量仪器的特点和局限性,探讨了如何从底层物理建模和光学设计出发,创新发展光学形貌测量技术,并介绍了团队在跨尺度测量仪器领域的研发进展。
程德文教授带来《自由曲面VR/AR 近眼显示超薄化设计》的专家报告,他指出当前超薄化VR/AR近眼显示系统面临光学系统紧凑布局与性能优化的双重挑战,成为制约技术发展的关键瓶颈。通过多技术路径的协同创新,推动近眼显示设备向“毫米级厚度、50克以内重量”的轻薄化形态迈进,将为下一代智能穿戴设备提供坚实的核心技术支持。
董建文教授以《光学超表面在真三维AR光场显示应用》为题,从超表面的光学历程出发,介绍光学超表面技术,并举例其在真三维AR光场显示应用,达到了单目观看能实现深度调节,符合人因视觉感觉的效果。
专家们从光学原理的深度剖析到VirtualLab Fusion智能技术在光学设计中的应用,从行业痛点到未来发展方向,毫无保留地分享着他们的智慧与经验。参赛者们纷纷表示,专家讲堂不仅拓宽了他们的视野,更为他们提供了宝贵的创新思路。
大赛开幕 光启未来——国内外专家致辞,潮涌东方启新程
4月25日上午,第一届智能光学设计大赛隆重开幕,众多光学领域的专家学者齐聚沪上嘉定城区,共同见证了这一重要时刻。开幕式上北京大学周治平教授主持开场:光学技术正站在AI时代风口,智能光学正迎来“超光速”的发展机遇,期待通过大赛发掘更多光耀夺目的创新成果。
接下来Frank Wyrowski教授致辞,他指出VirtualLab Fusion软件经过二十多年沉淀,影响力在光学领域不断提升,甚至辐射到交叉学科领域,在产学研结合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且中国科技的发展速度在全世界首屈一指。他表示此次大赛意义非凡,一定程度上会为光学产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动力。
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光学元件和光学仪器分会秘书长程慧云公布本次大赛规则及评审标准,宣布大赛仲裁委员会名单,至此大赛正式开始。
巅峰对决 光彩夺目——以“光”为笔绘蓝图,虚实结合创未来
开幕式之后,大赛正式进入紧张而激烈的赛程阶段。参赛选手们分成多个小组,围绕智能光学设计的主题展开激烈角逐。他们有的专注于光学元件的智能化设计,有的致力元件和整个光学系统深度优化,还有的探索光学技术在新兴领域的创新应用。比赛现场,选手们全神贯注、气氛紧张而热烈,参赛选手们全神贯注地展示自己的设计作品,评委们则认真地听取选手们的讲解并提出专业意见。比赛过程中,选手们展示了丰富的光学知识和创新能力,设计作品涵盖了从传统光学元件到微纳光学结构的多个领域。他们的创意在这里碰撞,智慧在这里闪耀,每一个 团队都全力以赴,力求在有限的时间内展现出最完美的作品介绍。选手们或大胆创意构想、或贴近实际加工、检测的技术方案,无不展现着智能光学设计的无限可能。
本次大赛共设置:
特等奖共1名,奖励30000元人民币,获奖证书/奖杯,VirtualLab Fusion软件开发者线上专业技术指导(2小时)
一等奖共3名,奖励20000元人民币,获奖证书/奖杯;讯技光电提供的专业培训或技术支持
二等奖共8名,奖励10000元人民币,获奖证书/奖杯;讯技光电最新出版的光学书籍
三等奖共12名,奖励8000元人民币,获奖证书/奖杯;光学实验工具集成包
优胜奖共14名,奖励5000元人民币,获奖证书/奖杯;光学实验工具集成包
荣耀时刻 沐光而行——颁奖典礼荣誉加冕,创新不止激励前行
此次大赛邀请到了多位光学行业知名教授和研究员,组成了评审委员会,其中包括:
德国LightTrans International公司创始人|VirtualLab软件技术开发者Frank Wyrowski教授、福建师范大学林枭副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陈超平研究员、中山大学赵福利教授、武汉大学何平安教授、西北工业大学黎永前教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孟凯教授、北京理工大学程德文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肖君军教授、山东省光学工程学会理事长孔伟金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唐霞辉教授、浙江大学时尧成教授、北京大学周治平教授、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邵建达研究员、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苏榕研究员、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光学元件和光学仪器分会理事长李智超、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光学元件和光学仪器分会秘书长程慧云和讯技光电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的技术总监崔跃鹏与技术经理毛超杰。
本届大赛仲裁委员会由德国LightTrans International公司创始人|VirtualLab软件技术开发者Frank Wyrowski教授、武汉大学何平安教授、讯技光电技术经理毛超杰组成。
经过评委们严谨细致的评审,大赛最终评选出了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优胜奖作品。西北工业大学团队凭借其创新性与实用性兼具的设计方案 “基于光学相控阵的固态二维光束扫描系统”,成功斩获本次大赛特等奖。该团队利用VirtualLab Fusion强大的多尺度仿真能力,实现了基于光学相控阵和衍射光学元件的固态二维光束扫描系统建模与仿真。讯技光电为获奖团队提供丰厚的奖金和奖品以表彰参赛选手们的出色表现。获奖选手在领奖台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他们手中的奖杯不仅是对他们努力的肯定,更是对他们在智能光学设计领域未来发展的激励。
本次大赛初赛报名400余人100多个作品,经过光学设计领域30余名专家盲审入围复赛84个作品,决赛51个作品,竞争异常激烈。最终评选出了特等奖1名、一等奖3名、二等奖8名、三等奖12名、优胜奖14名,纪念奖若干。
特等奖(1名)
210基于光学相控阵的固态二维光束扫描系统 西北工业大学
一等奖(3名)
229基于双层超透镜的低畸变成像光学系统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250基于Mach-Zehnder干涉仪的高倍光学细分闪耀光栅干涉仪 西安交通大学
243面向IC光刻工艺套刻误差测量的角分辨散射显微系统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二等奖(8名)
246基于明场显微成像的IBO套刻误差测量系统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328基于双迈克尔逊干涉仪测量凹面镜曲率半径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283基于五通道波导及二维光栅的近眼显示 上海交通大学
245大视场超表面透镜设计与分析 哈尔滨工业大学
384透明材料超快激光加工中折射率不匹配引起的像差的校正系统 南方科技大学
291新型硅基光子芯片甲烷传感器 天津大学
227光学面形干涉测量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223基于同步移相干涉的全息数字成像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三等奖(12名)
240基于涡旋光束干涉特性的精密测量系统 南京师范大学
225超广角减反射复合微纳结构表面 长春理工大学
217基于虚拟泰曼格林干涉仪的非球面表面形貌测量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206入射角度对通道偏振光谱仪调制曲线的影响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237高功率激光系统表面缺陷原位检测 南京理工大学
275基于Grin Lens的超小型偏振纠缠光源 南京大学
264一种使用超表面的线扫激光雷达镜组 哈尔滨工业大学
235涡旋光束激励的精密光栅位移测量系统 郑州轻工业大学
234基于导模共振耦合的超窄带滤波器 长春理工大学
220基于模式叠加的矢量光束的产生与探测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208基于衍射光学元件的三维图像显示与图像/数字分类 福建师范大学
281基于超表面的点阵光相位设计 哈尔滨工业大学
优胜奖(14名)
285全息记录离轴光学系统 福建师范大学
205光学系统对法布里-珀罗光谱仪分辨率影响仿真分析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347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动镜的实时检测光学系统 广检集团
256自由曲面衍射光学元件设计 北京理工大学
324面向晶圆表面形貌测量的四波剪切波前传感器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西安交通大学
236用于AR的级联光波导显示方案 暨南大学/湖南大学
242同相耦合阵列的设计与分析 北京工业大学
153阶梯光栅在光谱分析仪中的应用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
248基于双通道梯形光栅光波导的增强现实(AR)系统的设计与分析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394基于比尔朗伯定律设计的长光程怀特池系统 山东建筑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
238基于LISA引力波探测望远镜的光束质量研究 中山大学
226斯托克斯参量教学演示测量仪 福建师范大学
330面向全场式X射线成像系统的消色差菲涅尔波带片设计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际创新学院
295基于椭球反射镜的紫外高次谐波成像聚焦系统 深圳技术大学
甲子风雨 光前裕后——上海光机所参观活动,历久弥新展风采
大赛期间主办单位特别安排了前往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的参观活动,工作人员详细介绍了上海光机所的发展历史,作为中国建立最早且规模最大的激光专业研究所,一直致力于探索现代光学前沿、发展激光工程技术并开拓高新技术应用。上海光机所自1964年成立以来重大科研成果以及科学家们的奋斗历程,也让参观者们深刻感受到了科学家们为国家科技进步所付出的努力和奉献。
大家在上海光机所科技展厅、古朴典雅的园区现场,近距离感受上光所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科研实力,体会到了光学历史与未来科技的碰撞。各位参观者意犹未尽,报名二次打卡上海光机所、自由参观的人员络绎不绝,主办单位这一惊喜参观环节,也得到了参赛者的高度认可。
圆桌会议 闪耀光芒——AI赋能光学设计,Light迈入新纪元
在紧张的赛程之余,一场别开生面的圆桌论坛为大赛增添了更多的学术氛围。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理工大学光学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院长庄松林、北京理工大学王涌天教授、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邵建达研究员、德国耶拿大学Frank Wyrowski教授、讯技光电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朱霞、 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栗忠民围坐在一起,就智能光学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技术创新与应用前景等话题展开了深入交流与探讨。
庄松林院士指出光学设计是现代科技的基石,而智能光学设计更是未来发展的关键方向。以目前科学研究为例,智能光学可以做到替代掉部分传统光学,智能光学一定程度上势不可挡,新一代的光学人才要积极探索光学与智能科技的融合,积极迎接新挑战。
王涌天教授强调了智能光学的重要意义,此次大赛一定程度上会激发光学领域的创新活力,培养新一代光学设计人才,推动光学技术与智能科技的深度融合。
邵建达研究员表示光学设计要重视物理思想,创新思维、国产化迫在眉睫,纵观国际市场光学设计软件研发都是企业推动为主,肯定了讯技光电作为民营企业在推动光学设计中的贡献,希望讯技未来能做出更出色的成绩。
Frank Wyrowski教授着重强调,光学设计的全球化发展对于推动整个行业的进步意义深远,科研工作者应秉持纯粹的学术态度,专注于技术突破与理论创新。他还特别提到,中国在光学领域展现出的蓬勃发展活力令人瞩目,期待未来能进一步深化中德两国在光学领域的学术交流与技术合作。
朱霞董事长首先对联合主办等机构、对参赛者、观赛者表示感谢,对获奖人员衷心的祝贺,目前也正在积极筹备下一届的光学设计大赛。并且她表示讯技光电一直倡导家国情怀,会全力加速推进软件国产化,她引征光学软件市场增长数据,表示对于未来光学市场充满信心。
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应用,从技术瓶颈到市场机遇,每一个话题都引发了热烈的讨论。最后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栗忠民做了圆桌会议总结,光学学术的思想火花在交流中不断迸发。
记录年华 流光溢彩——讯技光电风华正茂,光学设计向新而行
作为大赛的主办方之一,讯技光电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在活动现场展示了其先进的多元化光学仿真平台VirtualLab Fusion。该软件为多尺度光学模拟和设计提供了强大的平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光学从业者。
伴随着《逐光之梦》的音乐,第一届智能光学设计大赛穿插的纪录片拉开帷幕。《风华正茂 向光而行》这不仅仅是讯技企业发展的纪录片,更是一部充满实业精神的励志短片。它记录了讯技光电如何在光学领域深耕细作,通过技术创新和团队协作,逐步成长为行业的佼佼者。这些真实的镜头语言,也是光电同仁们忙碌拼搏的剪影。主办方准备了抽奖环节以及精美的沙画表演等活动,再次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庆祝这场智能光学设计盛会的圆满落幕。
以光会友 共期未来——下一届智能光学设计大赛,期待您的参与
回顾第一届智能光学设计大赛,这是一场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旅程。从筹备到实施,从初赛到决赛,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无数人的努力和汗水。大赛的成功举办,离不开每一位参与者、支持者的付出和奉献。通过这次大赛,我们看到了智能光学设计领域的蓬勃发展,也看到了众多优秀人才的涌现。这不仅是一次竞赛,更是一次交流与合作的盛会。在这里,选手们相互学习、相互启发,专家们分享经验、传授知识,观众们感受科技的魅力、激发创新的热情。
每一束光都有方向,每一个创意都有力量。今日的大赛不是终点,而是智能光学黄金时代的起点!讯技光电期待与各界同仁继续携手,以星火之光汇聚万丈霓虹,共同迎接智能光学设计更加灿烂的明天!
联合举办 汇光成炬——携手讯技强强联合 产业协同共通共荣
第一届智能光学设计大赛由以下联合主办机构、联合主办高校等共同主办,特别感谢以下联合主办机构、联合主办高校、媒体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以下鸣谢排名不分先后:
协办单位苏州黉论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大赛支持单位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联合主办机构:中国微米纳米学会微纳光器件与系统分会、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光学元件和光学仪器分会、中国光学学会光学教育专业委员会、中国光学学会光学测试专业委员会、山东省光学工程学会、湖北省光学学会、浙江省光学学会、福建省光学学会、北京光学学会、上海市激光学会。
联合主办高校:(按拼音首字母排序):北京理工大学光电学院、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福建师范大学信息光子学研究中心、哈尔滨工程大学纤维集成光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哈尔滨工业大学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集成电路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电学院、南京理工大学电子工程与光电技术学院、上海交通大学电子工程系、上海理工大学光电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西北工业大学机电学院、浙江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山大学物理学院。
媒体支持:《实业精神》栏目组、CCTV-4、CCTV-7、CCTV-10、CCTV-12、CCTV-17、凤凰网、中华网、中国经济新闻网、新浪网、全球时报网、人民经济网、中国财经新闻、生活周刊、东方财富、一点资讯、今日头条等。
民生新闻